一路是爱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793|回复: 1

绝密照片,还原百年太原的真实面目

[复制链接] |主动推送

11

主题

0

回帖

1

积分

一级会员

Rank: 1

积分
1
发表于 2021-9-11 16:00:4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古都名城,锦绣太原;
背倚青山,汾河贯城。
晋阳古城的悠久历史铺陈着千年的灿烂,也以她忽强忽弱的呼吸诉说着穿越时空的气魄。
太原是山西省辖地级市,是山西的政治、经济与文化中心。
公元前541年,晋国的荀吴北征将太原首次纳入了晋国版图;公元前247年,首次在晋阳设置了太原郡;顺治元年(1644年),清军占领太原。
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日军侵占太原;1949年4月24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时半年左右最终解放太原,此时山西全省也基本解放。
百年沧桑巨变,是一个城市逐渐成长和蜕变的痕迹。这座城里的每一寸土地、每一堵砖墙、每一道或深或浅的车辙,都是她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的时光岁月。
这里从黑白的老照片展开,探访百年太原的前世今生。
本文作者:曹宇涵;审核:陈少鹄


1903年大南门街,摄于迎泽门城楼之上。


1907年10月,城隍庙内的大殿,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。
太原的城隍庙历史悠久,太原城隍神也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被敕为“承天鉴国司民升福威灵王”。
因为朝廷的重视,城隍庙的名声与日俱增,在清末时更是时常举办庙会,香火不断,商贾云集。


1907年10月,城隍庙的牌坊,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。


1907年10月,天主教堂,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。
天主教堂就在城隍庙对面,如此也是中西方文化信仰奇妙的交流方式,更像是不同世界的交融。


1907年10月,迎泽门,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。
迎泽门俗称大南门,取自“迎承南风恩泽”之意。宋朝至清朝时期是太原城门之一,如今成为了太原的城市商业中心。


1908年5月至9月左右的双塔寺,克拉克探险队拍摄。
双塔寺即永祚寺双塔,又称凌霄双塔,或文笔双峰,是太原所存最高的古建筑。
双塔古韵悠长,又巍峨耸立,既有清丽秀美的艺术特色,也不乏雄伟挺拔的豪气。历代双塔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作赋,故也散发着历久弥新的文化古韵。


1908年,晋祠文昌宫。
晋祠是晋文化体系一脉相承的实体见证者,现已成为国家二级博物馆。作为历经了多个朝代的传统建筑,晋祠不仅有传统对于均衡的审美,更有着不同于完全对称的、尊崇自然的独特形式。


20世纪初,西洋探险家与中国向导在晋祠圣母殿前的合影。


民国年间,青年学生在晋祠的周柏前留影。
晋祠前的两棵周代以来的柏树,历尽了沧桑岁月,似两位老人,俯瞰着时代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。


1909年5月,太原府西城门,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来华时拍摄。


1909年5月,大南门街,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摄。
可以看出在当时算是比较宽阔的一条街道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并入了解放路。


1909年太原的一家旅馆。


旅馆内的卧室,大概是住店的旅客不适应睡炕,便在炕上又支起了一个折叠床。


一辆黄包车停在旅店门前,不知是刚将客人送至落脚之地还是正在等待即将踏上旅程的行人。


1909年的钟楼街。
钟楼街是太原最为繁华的街道,与柳巷一样,被当时的人们叫作“进城”,各种老字号、新店铺一应俱全,在顾客的南来北往中度过了繁华兴盛的时期,引领着当时的时代浪潮。


1926年,民国时期的钟楼街。
可以看出钟楼街在当时的太原人心中是经久不衰的,南来北往,人头攒动。
钟楼街在太原人心中一定有着独特的魅力。作为一条老街,它也并不仅仅只是条老街而已。


龙门石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石窟,石窟整体的线条与风格既简单朴素又庄重,亦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,给人经久不息的亲切感。目前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盛极一时的古圆通寺曾举办了许多祭祀典礼与庙会,现在的古圆通寺经过了两期工程的修缮,再现了太原曾经的风俗与文化。


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,是太原理工大学的前身。1996年成为了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首义门的前身是承恩门,解放战争后首义门受到损伤并在建国初期拆除,后在原址上建立了五一广场。


清道光年间的《阳曲县志》中写道:“楼建自唐,鄂公监之”。太原的鼓楼可以说是当时城中最宏伟的建筑,自明清至民国都难以被超越。


清末民初,两位分别穿着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人在城墙前合影。可见当时的中西文化正在融合交流,西方文化正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。


太原的食品街在饮食文化上以独有的特色成为人们流连的场所。


1937年11月,日军侵占太原,图为进攻太原的一支日军。4日至9日的太原保卫战成为太原会战的核心战役,也是太原会战的最后一次战役。


1940年的崇善寺山门。
崇善寺在唐朝名为白马寺,修建后整体布局参考了传统宫殿的形式,中轴对称、整齐庄重,并且规模宏伟,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。


1940年的桥头街。桥头街的名称来源于宋朝时的护城河桥的“桥头”,东至五一路、西至柳巷,蕴含了老太原城无数的历史文化。


1940年的新民公园,就是现在的文瀛公园,历经了600多年、五个世纪、三个朝代,以公园的身份见证了太原的沧桑巨变,在闹市区的浮躁中独守历史的厚重。


1941年,一家餐馆里的女招待正微笑着看门前的人来人往,或是在等候着她的下一桌客人的到来。


曾经那种大人小孩、邻里之间都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在如今的时代已经很难见到,当时的幸福感就是一顿饭这么简单,虽条件艰苦却其乐融融,破旧的桌椅碗筷都自有它们独特的故事,映衬着每一张脸上的喜怒哀乐,诉说着最为质朴的生活与情感。


1941年,两位穿着棉衣的小孩笑得很开心,那纯真的笑容仿佛可以稀释一切烦恼,他们也全然不知道今后的生活将会遭受怎样的剧变。


20世纪40年代的督军府大院。督军府旧址原是晋文公重耳庙,如今建设了晋商博物院。


1948年11月,美国《LIFE》杂志拍摄的在制作铁丝网的工人们。杂志摄影师来到中国后深受当时中国街道场景的震撼。此时也是太原处于解放战争中的第二个月。


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进行了太原解放战争,这是最长、最激烈的城市攻防战,太原的解放也预示着山西省已全面解放。


20世纪50年代的迎泽公园。


迎泽公园是太原市最大的公园,1957年6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,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型城市公园。
宽银幕电影院在1960年元旦正式向公众开放,是太原的第一家宽屏影院,坐落在解放路上,也成为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城市地标,承载着那个年代的时光记忆。


五一广场的前身是首义门。1951年五一广场落成时,周围是宽阔平坦的空地。太原的五一广场和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一样,是当地人心中的明珠,也是不可忽略的城市符号。


1970年10月1日,建国21周年时五一广场阅兵式的全景画面。


1987年至1988年左右,五一广场,Gary7466拍摄。
五一广场几经修缮、建设,拥有了喷泉、雕塑、曲径等更多的元素,成为当地人感悟变迁的城市元素,也是游客来到太原的必到之地。
如今的五一广场周围有了现代的建筑群以及宽广的交通网,体现着愈加包容、愈加丰富的城市情怀。


1934年建设的太原火车站候车室、行车室、站调室。


1975年新太原火车站正式运营。


1983年的晋祠寺,在重点保护和修缮工程实施后,既具历史的厚重,又有着面向新时代的活力。


20世纪80年代的解放路,路上车来车往,汽车与自行车均彰显着那个时代的繁华,展现着解放路上的生机与黑白色彩下的活力。


解放路上的新华书店。书是历久弥新的精神食粮, 当时的人们也早已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。


1987年至1988年左右,运煤车上的工人正在运送煤块。Gary7466拍摄。


1987年至1988年左右,美食街上大家各自挑选着爱好的美食,用味蕾品味着太原城中的人情百味。Gary7466拍摄。


1987年至1988年左右的商场内部景象。Gary7466拍摄。


20世纪90年代,商场和市集逐渐繁华兴盛,也逐渐诞生了许多特色的巷子,开化寺市场的东侧有一条“阴阳巷”,另外还有“咸肉巷”“毡房巷”等,都彰显着自身独有的特色。


1994年的太原火车站广场。火车站广场愈加宽广、愈加繁华,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城市,太原以她的包容接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,给他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情怀内涵。


1995年,柳巷十字路口。柳巷和钟楼街一样,是太原商业繁华的地段,图中人群也是熙熙攘攘,各自奔赴着自己的目的地。


图为20世纪90年代的老1路公交车。公交车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直观反映,从复古的车站到越来越现代的交通工具,太原正在用她的方式展示着发展的步伐。
这些老照片将过去的一幕幕重现在眼前,告诉正在凝望着历史的人们,不要忘记来时的路。

0

主题

2

回帖

0

积分

一级会员

Rank: 1

积分
0
发表于 2022-9-20 14:56:2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一次看到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手机版|小黑屋|一路是爱论坛

GMT+8, 2024-5-17 02:29 , Processed in 0.114257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3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