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安全篇] 意外1:车祸 意外指数:★★★★★ 2013年7月,五年级的黄同学和李同学各骑一辆自行车,在天元区黄河南路的非机动车道骑车“比赛”,结果黄同学因车速较快,为躲避一台小车,直接摔进了花坛里,造成左手脱臼。记者在上周末的采访中发现,不少学生拿着家长[微博]的自行车卡,租车在马路上随意骑行。有的小朋友骑车时还频频做出“脱把”等危险行为,很容易出现意外受伤情况。 注意事项: 家长不要将自行车卡交给1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。骑车时坚决不能在马路上“比赛”、“玩特技”,以免出现突发状况,躲闪不及。同时,同学们走路时也务必要注意安全,选择斑马线通行。交警说,不少家长平时带着孩子随意乱穿马路,给孩子做了“坏榜样”,这样的行为一定要改正,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。 救援支招: 发现撞伤、摔伤意外时,如伤势严重,不要随意挪动伤者,应立即拨打120等待急救。 意外2:烧伤 意外指数:★★★★ 2013年1月,芦淞区的中学生张同学和同伴玩烟花爆竹时,身上被烧伤多处,其中面部有近一半面积被烧伤。张同学说,当时一个同伴不慎将放在地上的花炮点燃,他来不及跑开,结果就炸伤了。这个意外使他的烧伤面积达10%,属于深Ⅱ度烧伤。 注意事项: 医生说,年关时,医院接收烧伤的患者,比平时会多出两成,而且大多数都是孩子。受伤最多的部位是手,其次是眼睛和脸,甚至还有衣服被点燃了,没来得及扑救,造成大面积烧伤的。 救援支招: 如烧伤最好用清水、冷水清洗伤口,可防止烧伤面积扩大。千万不要在伤口上乱涂药膏,以免造成感染。 意外3:坠楼 意外指数:★★★ 2012年7月,芦淞区两名儿童从五楼阳台坠下,当时造成一死一伤。据了解,事发时家中没有大人在家,结果小孩子爬上了阳台,意外坠楼。 注意事项: 高层楼房逐年增多,有的阳台、门窗、楼梯缺乏保护装置,儿童坠落事故偶有发生。孩子的好奇心强,喜欢爬高,如果父母外出将孩子反锁在家,孩子很容易因恐惧而攀爬阳台或窗口,造成坠落。另外,不少小朋友在玩“躲猫猫”、抓人游戏时,为避免被抓到,常做出“飞檐走壁”的惊险动作。家长应要教导小朋友们,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做电影里的大侠,随意翻上爬下,避免受伤。 救援支招: 如果小朋友已处于高空危险区域,特别是出现卡住、挂住等情况时,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求助,通过专业设施施救。 意外4:误食 意外指数:★★ 就在一周前,海南四名孩子捉到一只“癞蛤蟆”,把其烤着分来吃,结果四名孩子全部中毒,其中一人死亡。 注意事项: 虽然这起意外没发生在株洲,但这样童年“自制美食”的回忆,不少人都有过。因此,家长平时要为孩子做好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,特别在假期里,要格外提醒注意。除此以外,假期里走亲访友频繁,到亲友家走访时,要教育孩子不要随意取食“食品”,特别是放在一些角落的“食品”。在记者的记忆中,小时候就曾在亲戚家喝过一大口“矿泉水”,幸亏那只是一瓶高度白酒,而不是酒精。所以家长们也要注意,避免使用食品包装其他非食品,如果无法使用其他包装代替,应放置在孩子看不到、够不到的地方。 救援支招: 如发现儿童有食物中毒症状,应第一时间送往医院,通过洗胃、催吐、导便及血液净化等方式处理,尽快将毒素排出体外。 [快乐篇] 孩子们的娱乐过于成人化,往往动脑不动身 采访中,有不少家长表示,现在孩子过寒假方式成人化,缺乏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。在寒假期间,针对中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娱乐活动太少了,以至于孩子们在一起,常常像成人一样泡网吧、唱K、打电玩、看电影。这些活动不太适合中小学生,可家里没人陪,又找不到什么更好的娱乐项目。因此,不少家长无奈之下只能给孩子钱花,放任他们自己去玩。 寒假里每天运动40分钟 寒假生活应该张弛有道,没有了体育课,建议家长应该督促孩子把健身列入寒假计划。通常那些爱运动的孩子,思维也会更活跃。通过运动可以调节孩子的注意力,有助于开发智力。 专家建议,最好是每天运动40分钟,如跑步、打球。实在没有时间,可以隔天进行,一周运动四至五天。冬季适合进行一些有氧运动,不但可以加强心肺功能,还能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。 给孩子制定一个假期计划 “给孩子们安排一些事情,自然就减少了他们从事危险行为的机会。”家长杨林是一位老师,她说,经过一个学期紧张的学习,孩子非常渴望寒假里能好好休息,因此家长要做个“有心人”,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计划,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假期。同时,家长可以把安全知识、防护知识及自救技巧渗透在日常生活中,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避险意识,及时给孩子系上一条“安全带”。
[家长的境界] 第一境界: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,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。 第二境界: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,陪在孩子的身边,见证孩子的成长。 第三境界: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——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?一旦确定了清晰的目标,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,热衷于跟风、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。 第四境界: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,他们不再停留在“没有办法”或者“管不了”,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,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。 第五境界: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,因为他们明白,“你是谁”比要求孩子“成为谁”更重要,一切家庭教育,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。 最高境界: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发现“我是谁”比“成为谁”更重要,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,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他自己。
|